人工智能教育红遍全球 我国中小学AI课程学什么?怎么做?
人工智能也要从娃娃抓起?
近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实际上,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AI教育提前布局的不止是中国,2016年初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曾投入40亿美金,称要让每个美国孩子在小学具备最简单的编程能力。谷歌、微软、Facebook等科技巨头公司也积极参与。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人工智能作为连接未来的教育,面向大众进行普及,特别是在K12(6-18岁青少年)阶段的学生中开展,很大程度上带来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思维方式的改变。
多国已将编程融入K12教育
“我们在教育领域的最大发展机遇之一,就是教更多的孩子学会编程。”
2016年,扎克伯格曾在Facebook网站上发帖,呼吁推行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当年年初提出的《面向所有人的计算机科学教育》新计划。包括Facebook在内,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等科技巨头均承诺投入巨资在美国中小学课堂上推行计算机科学教育。
不仅仅是美国,2013年,英国对中小学教学大纲进行全面改革,并要求全国在2014年开始使用新大纲教学。教学大纲的修订就包括将“计算机科学”列为基础必修课程。
记者了解到,从英国、美国等在中小学中启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来看,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人工智能课程,而是称作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从幼儿园到高中教育,美国都会有意识地配置计算机科学课程,增强学生们的计算机思维能力。
在中小学教育上,美国对于科学比较重视,编程已经融入在教育中。美国的STEAM系统中,科学方面的教学在K12就已经开始。这种课程会融入编程的元素,但不一定是写代码,而是从做一个系统的角度,把一些模块做成系统。关系到人工智能方面,美国市面上已经出现了高销量的机器人,孩子们可以通过Ipad上的编程来控制机器人,完成简单的动作。
这样做的背后,是因为业界普遍认为,中小学阶段普及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重在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思维方式的改变。
目前很多科技公司都很关注AI人才培养,是因为目前AI人才还是比较缺乏的。而国家层面的关注更具有战略性意义,为未来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我国的中小学AI教育如何落地?
从我国的AI教育相关课程实践来看,国内目前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比较单一,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涉及的层面也比较简单。学校内多开展的还是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及数学)创新教育,专门的编程等教学还是以课外培训机构提供为主。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我国中小学能称上AI课程的,也基本就是学习编程的机器人实验室。“相比国外,我国AI教育的普及率还比较低。此外,现在国内大部分还是应试为主,除了一线城市的一些学校外,基本也就是成绩好的学生另一种竞赛的选择。”
据测算,美国 K12 阶段约有 67.5%的孩子已接受在线编程教育。以全球最主要的少儿编程语言Scratch的统计数据为例,美国市场的渗透率最高,达 44.80%,英国为 9.31%,中国仅为 0.96%。
林晖认为,在中国,可以设置一些基础课程,让孩子从小接受这个思想,可能只是在Ipad上接入一些程序,让机器人做一些事情。比如说,可以让孩子们组队做个小项目,通过程序机器人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潜移默化地普及编程机器人的概念。
“不是从写代码的角度,而是从系统角度,接触、学习科学和AI的概念。至于深度地学习,乃至设计AI,至少得从高中开始。”他说。
向阳也认为,中小学中开展AI相关课程,应该偏向于基础性的编程教育,培养机器学习的思维,让中小学生对主流的人工智能有个初级认识。此外,可以进行机器人编程普及。这个并不要求中小学生写代码,而是通过模块化的操作,实现一些功能。例如,让机器人踢足球、行走等。图像识别上,可以对图片进行分类和特征提取,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国还可以多参与一些国际合作和竞赛。通过更加国际化的平台,让我们的中小学生等开拓视野。”向阳表示。
中小学的知识层次来看,可以进行基础的游戏化、图像化的编程教育。而操作载体方面,教育机器人就是其中之一。中小学生可以通过编程的方式控制机器人,培养创新和逻辑思维。兴趣培养起来后,可为今后高等教育阶段的专业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少儿编程有望成K12下一蓝海?
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考评体系;2017年1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将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完善;浙江新高考改革将信息技术加入高考选考科目等。
这些信息不断地刺激着投资者的神经,将少儿编程看成是K12领域的另一片蓝海。联讯证券研报显示,少儿编程行业未来市场规模可达230-350亿元。